中丹清洁供暖专家小组研讨会4:《中国能源转型展望》-供暖篇

2022年12月6日星期二,中丹清洁供暖专家小组第四次在线研讨会召开。丹麦能源署、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丹两国专家与其他国际专家齐聚一堂,就中国能源转型项目制定的《中国能源转型展望》(CETO)中供热章节的纲要和可能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研讨会首先简要回顾了关于中国供热路线图的的最新专家小组讨论进程,然后全面介绍了《中国能源转型展望》。

为了启动和指导讨论,丹麦能源署的顾问介绍了 《中国能源转型展望》的章节大纲,其中包括三个部分:供热需求、供热基础设施和供热分配。

背景——供热行业的转型

丹麦能源署正在编写一个关于中国供热行业转型的章节,以纳入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和丹麦能源署联合编制的《中国能源转型展望》中。作为能源建模的一部分,该章节将主要描述供热行业的现状和发展,供暖被强调为一个关键部门,并强调供暖可以通过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多样化来支持电力部门和能源系统的进一步转型。

热量需求

在考虑热需求时,我们通常会考虑不同的关键因素,即计算的热需求中包括哪些建筑物,建筑行业的预期发展方式等。热需求应被视为能源需求的一部分;因此,应将需求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纳入考虑。专家们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就供热需求进行了讨论:

  • 《中国能源转型展望》 描述了建筑标准、新建筑、现有建筑改造和工业效率方面建筑存量发展背后的主要驱动力。对供热需求和建筑面积增长的驱动因素有何看法?
  • 《中国能源转型展望》 中的传统核算可能不会将小区供热系统考虑为热需求的一部分,从而导致很大一部分热需求被排除在外。如何看待大、小城市存在的集中供热系统的差异?
  • 生活热水 (DHW) 如果不作为热需求的一部分,是否合理?
  • 如果不考虑特殊用热场景,如医院用热等,或供热系统的沿途热损失,只是包括供热系统末端的用热需求, 对区域供热系统整体的热需求考量有何影响?

专家提到,评估中国供热需求的一般做法是了解供暖建筑面积,并根据当地所处气候区粗略计算预期热需求。生活热水很少与集中供暖系统结合使用,但小区层面的供暖系统通常同时提供采暖和生活热水。

专家指出,集中供热与小区集中供热有重要区别。后者通常不包括在热消耗统计数据中,因此存在很大一部分热需求被排除在外的风险。

供热基础设施、分配和供热

作为脱碳战略的一部分,供热转型的重点是供应技术多样化,并用高效和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利用产热技术使其他行业受益有很多好处,这再次强调了将热建模纳入整体能源分析的重要性。指导热力基础设施、分配和供应讨论的问题包括:

  • 解决区域供热系统的不同规模(和所有权结构),因为较大的系统可能在部门耦合、综合能源系统等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
  • 从长远来看,我们不太可能探索扩大区域供热区域,在本轮《中国能源转型展望》分析中,专家们认为这是我们未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吗? .
  • 具体针对中国的能源系统、地理位置以及通往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路径,您如何看待不同区域供热技术对中国的作用?
    • 余热(常规高温余热热源和低温热源)
    • 热电联产 (CHP)
    • 通过大型热泵 (LSHP) 实现电气化
    • 当地可再生能源潜力(太阳能热能、地热能)
    • 储热的作用(短期和长期)
    • 单一供热锅炉 ( HoB )的作用
  • 我们将这些技术视为丹麦现代适应性供暖系统中非常灵活的技术。在中国语境下您如何看待这一点?您如何确保新区域供热系统规划的灵活性和与其他部门的互动?
  • 到目前为止,在能量建模中包含热建模有哪些优势?

除了上述主题外,专家们还讨论了定义不同供暖需求和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对良好数据和定义的需求,特别提到工业余热的潜力。

中国目前的供暖系统是带有大型小区换热站的高温集中供热系统,而丹麦的供暖系统模型需要低温和建筑物级换热站。这引发了一场支持各种设计的讨论,从供应的角度讨论了包括生活热水分配系统在集中供热系统内的各种设计。最后,专家们还提到了包括热存储和各行业耦合的重要性。